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2020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0-01-29 11:136330国家发展改革委

SMM网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厅(经信委)、能源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肥行业协会,有关企业:

今年以来,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做好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行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合同意识不强、签约不够规范、履行不够到位等问题。为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现就推进2020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中长期合同签订

(一)切实提高中长期合同签订的数量。各地区及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组织供需企业及早签订数量相对固定、价格机制明确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其中,中央和各省区市及其他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75%以上,较2019年水平有合理增加,鼓励引导新投产煤矿签订更高比例的中长期合同。支持签订2年及以上量价齐全的中长期合同。鼓励多签有运力保障的三方中长期合同。

(二)规范签约行为。鼓励煤炭供需双方使用《煤炭中长期购销合同示范文本(2020年版)》签订中长期合同。合同的数量、质量、价格机制、违约责任等内容应规范完整、真实有效,不得脱离生产经营实际、签订虚假合同。不得采取违法捆绑、搭售等形式签订中长期合同。

二、认真做好运力衔接和数据采集汇总工作

(一)积极做好运力衔接。对煤炭供需双方签订的年度单笔合同量在20万吨及以上的电煤中长期合同,以及年度单笔合同量在10万吨及以上的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国家铁路集团依据运输能力,组织指导有关运输企业进行运力衔接。产运需三方中长期合同量应不低于上年水平。

(二)发挥铁路新增输煤通道能力。煤炭企业要充分利用铁路运输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优势,优化煤炭运输方式,加大向浩吉、瓦日等新增运力线路的资源倾斜力度,铁路运输企业要加大运力配置比例,优先保障中长期合同兑现,加快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

(三)认真做好合同数据汇总。委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供需双方签订的2020年煤炭合同进行汇总。相关企业应及时登录中国煤炭市场网(www.cctd.com.cn)录入合同。

(四)产运需三方要加快衔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应在12月15日前完成2020年合同汇总工作。铁路部门应在12月20日前完成对跨省区煤炭运力的配置。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合同签订和录入的,原则上不再保留运力。

(五)充分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的作用。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支持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煤炭供需企业通过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开展现货交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化信息手段,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三、坚持和完善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

(一)坚持“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煤电双方应继续参照“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协商确定年度中长期合同价格。对双方协商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按双方商定的意见执行,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应按以下原则执行:

基准价方面,下水煤合同基准价由双方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协商确定,对协商不一致的,仍按2019年度水平执行;铁路直达煤合同基准价由下水煤基准价格扣除运杂费后的坑口平均价格和供需双方2019年月度平均成交价格综合确定,两类价格权重各占50%。

浮动价方面,下水煤合同与铁路直达煤合同的浮动价,均可结合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CCTD秦皇岛港煤炭价格指数、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综合确定。

区域内合同定价机制也应参照上年度机制协商确定,鼓励供需双方参照区域交易中心发布的价格指数定价。对供需双方意见不一影响签订的,各地经济运行部门要本着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协调。

(二)完善各种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季度、月度以及外购煤中长期合同等均应按年度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执行,价格原则上应稳定在《关于印发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6〕2808号)规定的绿色区间内。对确因采购成本较高的外购煤长协,价格应不超过黄色区间上限。

四、切实提高合同履行水平

(一)煤炭产运需企业要切实增强诚信意识,合同一经签订必须严格履行,中长期合同季度履约率应不低于80%、全年履约率不低于90%。鼓励按照均衡原则将年度中长期合同分解到月,铁路、港航企业优先安排运力。根据实际情况,经铁路部门确认运力的年度供需合同,日常中确属难以执行的,经产运需三方同意,可进行交易。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指导,重点对产运需三方中长期合同进行监管,合同履行情况实行分月统计、按季考核。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委托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和第三方征信机构开展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信用数据采集,建立动态信用记录,适时公布有关履约信用状况。

(三)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合同履行考核评价措施,在企业相关项目核准审批、运力调整和信用约束等方面,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对有效履行合同的守信企业,在有关优惠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不履行合同的企业,实施必要的惩戒,情节严重的纳入失信企业黑名单。

各地有关部门和产运需企业要强化落实保供主体责任,不得因衔接工作影响正常发电供热和居民生活用煤需求,保证煤炭市场供应平稳有序。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煤炭行业首个超高压液压软管试验系统投用
近日,煤炭行业首个超高压液压软管试验系统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建成并投入使用。该试验系统的建成,填补了矿用水射流式割缝压裂装置配套的超高压介质输送系统安全性能分析验证能力的空白,标志着煤炭行业已具备设计工作压力达100MPa液压软管的爆破性能、脉冲性能分析验证能力,能够为矿用水射流式割缝压裂装置可靠应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0评论2023-07-02544

山东能源集团李伟:建议组建煤炭保供联盟,实现全国煤炭保供“一张图”“一盘棋”
6月28日上午,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日照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年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在日照举办。山东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出席开幕式,作主题发言。

0评论2023-06-30529

山西:煤炭大省的“美丽”追求
山西是煤炭大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炎炎夏日,记者走进该省多座煤矿,地面看不到煤渣已成常态。煤矸石山变公园,治理后的污水可以养鱼,瓦斯成为清洁能源点亮城市灯火……占中国煤炭总储量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山西的荣辱都与煤炭有关。一座座煤矿的变化,背后是煤炭大省的“美丽”追求。

0评论2023-06-29562

生态环境部:今年已审批煤炭保供项目等环评14个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透露,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审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煤炭保供、重大产业项目等环评14个,涉及总投资超过600亿元;1~4月全国共审批3.3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6万亿元。  综合环评审批情况来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行业发展迅猛,

0评论2023-06-011767

我国煤炭智能掘进亟待换挡提速
我国煤炭掘进工作面设备智能化水平虽逐步提升,但整体智能化水平要达到像综采一样少人无人,道阻且长。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构建煤炭工业智能化生态体系,到2027年,全省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代表,我国

0评论2023-05-292639

陕西:煤炭大省迈出“数智化”新步伐
操作员一键启动,地下采掘设备自主割煤、采煤……这是很多人对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描述。事实上,这样的描述已“过时”,并不足以展现如今煤矿的智能化程度。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工业的深度融合,正挖掘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巨大潜能:智能地质勘测,智能采掘、运输,智能安全监控,智能洗选、装车……煤炭生产中的每

0评论2023-05-252332

陕西省煤炭智能化开采能力达4.1亿吨
拥有360多处煤矿、产能达8亿多吨的陕西,是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先行先试地区。特别是2020年国家出台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以来,陕西结合实际,更大力度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陕西依托科教优势,成立陕西省煤矿安全研究院,加强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大在煤矿顶板及冲击地压、水害防治

0评论2023-05-222264

陕西省煤炭智能化开采能力达4.1亿吨
拥有360多处煤矿、产能达8亿多吨的陕西,是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先行先试地区。特别是2020年国家出台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以来,陕西结合实际,更大力度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陕西依托科教优势,成立陕西省煤矿安全研究院,加强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大在煤矿顶板及冲击地压、水害防治

0评论2023-05-182690

智能化煤矿为煤炭增产保供发挥关键作用
近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任立新表示,据调度,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已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占其总产能比例的74.7%,综采工作面平均人员劳动工效提升27.7%,掘进综合单进平均水平提升32.8%,智能化煤矿为近两年煤炭增产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煤矿

0评论2023-05-052797